豇豆栽培技术要点及其病虫害防治

  1、适时播种

  豇豆品种一般在土壤10cm,地温应稳定在10-12℃,气温稳定在15-32℃间,即可播种种植,在江西省各地豇豆一般播种期为3月上旬至8月上旬露地均可种植。一般直播为主也可育苗移栽,早春可地膜覆盖保温。

  2、整地施基肥选用排水好,肥力高,灌溉条件好的地块

  一般每667㎡施氮、磷、钾复合肥25kg,有机肥1500kg为基肥,使豇豆前期具有充足的营养,为全生长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豇豆种植的畦式:畦宽(包沟)120-130cm,沟深25-30cm,以利于排水。每畦可种植双行,株距约为25-28cm,密度为3300-3800穴/667㎡,每穴3株。出苗前不需浇水,否则会引起烂种。

  3、田间管理

  a、插架引蔓当植株长到17-33cm,即将抽蔓时,要及时插架,一般用竹竿插成“人”字形,架高220-250cm,每穴插一根,并向内稍倾斜,每两根相交,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,呈人字型,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。

  b、抹芽打顶**花序以下侧枝长到3cm长时,应及时摘除,以保证主蔓粗壮。主蔓**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可留2-3片叶后摘心,促进侧枝上形成**花序。当主蔓长到15-20节,达到230-250cm高时,剪去顶部,促进下部侧枝花芽形成。

  c、肥水管理豇豆齐苗或定植还苗后,前期要尽量控制水分,到开花坐荚时浇足水,并根据土壤情况适时灌水,既要保持土壤湿润,又要注意控制田间湿度,避免发生病害。开花初期看田间情况,追施尿素一次7.5kg/667㎡,结荚盛期追施复合肥2-3次,每次7.5kg/667㎡,中后期肥水比较充足,可使植株形成较多的侧蔓花序,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坐荚,延长采收期。

  4、防治病虫害

  播种期或定植期可使用适当的除草剂,幼苗期防治地下害虫、蚜虫,花期防治豇豆螟,钻心虫及时防治锈病,根腐病,病毒病等。

  a、豇豆根腐病:受害部位为主根与地表主茎出现红褐色斑块,边缘不明显,逐渐变成暗褐色至黑褐色,稍凹陷或开裂,开花结荚后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但不脱落,病株主根受害腐烂,不生侧根,植株矮小,严重时茎、叶枯萎死亡,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,一般种子不传带病菌。夏季多余排水不良,高温高湿易发此病,粘重低洼地,连作地种植发病更重。因此,发病重的快地应实行轮作,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,经常清沟排水,及时清除病株残体,烧毁或深埋。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开始用药,药剂可选用多菌灵、防霉宝可湿粉、托布津可湿粉、抗枯宁等浇根或喷雾。灌根的药液浓度可稍加大,每隔7-10天浇1次,浇4-5次,喷雾的药液按比例兑水,重点喷射豆株茎基部,每隔7-10天喷1次,连续喷3次。

  b、豇豆锈病:主要为害叶片,严重时茎蔓,叶柄,豆荚均可受害。初期多在叶片背面形成黄白色小斑点,微隆起,扩大后形成红褐色疱斑,具晕圈,疱斑破裂后散放出红褐色粉末状物,疱斑处的叶片正面产生退绿斑,植株生长后期病部产生黑色疱斑,疱内含有黑色粉末状物。夏季多雨易发此病,长期连作,地势低洼,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。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,加强栽培管理外,一般选用多菌灵、粉锈宁等每隔7-10天喷1次,连续2-3次,实施药剂防治。

  c、豇豆病毒病:病株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花斑,以后浓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,叶片畸形,严重病株生育缓慢,矮小,开花结荚少。防治上以早期灭蚜虫为主,特别是干旱时更应注意防蚜虫,加强栽培管理,增强植株抗病力。

  d、豇豆钻心虫和豆荚螟:豇豆钻心虫,主要以幼虫蛀食豇豆花蕾、豆荚。防治上及时清除田间落花、落荚,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集中烧毁外,药剂防治的策略是“治花不治荚”,在豇豆始花期开始用药,以后每隔7-10天喷1次,连续2-3次。喷药时间以早晨花瓣张开时为好,此时虫体可驻分接触药液,药剂可选用菊酯类等。若在结荚后用药一定要在采摘后喷药,禁止采前喷药,避免中毒,豆荚螟常与豇豆钻心虫伴随发生,此虫也以幼虫咬食豆荚,钻蛀豆粒。

  5、及时采收

  春播豇豆在开花后8-10天即可采收嫩荚,夏播的开花后6-8天采收。当荚条粗细均匀,荚面豆粒末鼓起,达商品荚标准时,为采收适期,采收时,要保护好花序上部的花,不能连花柄一起采下,一般盛荚期每天采收一次,后期可隔一天采收一次。


分享